航拍影像|李敬伟《球庄记忆》——献给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
【历史考证】
清雍正五年(1727),任江阴知县的陈陛曾经写过描述这一带风情的《行部前周》 诗:“机支棂牖亩南东,矮屋垂杨处处同。不似冶游塘上景,闲随弱絮舞东风。” 古时这一带还有一个贸易中心,在西石桥西北的球庄(亦称“仇庄”)。
球庄处于数乡交界,较为偏僻,有人在此开设赌场,赌风日盛。于是典当、客栈、酒店、药铺、粮行等商号蜂起。清代中期,球庄就有店铺近30家。十字街道,筑有4个圈门。咸丰十年(1860) ,太平天国调遣英王叔陈承琦、忠二殿下李容发数万军到常州,加上护王陈坤书军,从常州西门排至东北30余里,其前哨到达西石桥。太平军与李鸿章率领的清军在江阴激烈交战,两军在球庄、苍山等地鏖战数日,后来太平军退守常州,球庄成为一片焦土。此后,球庄的一些店铺都移至西石桥来开张。官府也在此建谷仓,储存西乡十镇的赋粮。
网上曾有报道,一位古董钱币收藏者去古玩市场闲逛时,发现一摊主摆有一临时铜元,他回家细察:该币系紫铜打造,直径2.3、厚0.1厘米;正面上部阳文“仇庄”,中央圈内阳文“仲记”,下部阳文“暂代壹角”,左右各有十字花纹图样;背面刻有“1531”编码。由此看来,这是古时的赌博筹码。
【抗日故事】
1937年“七七”卢沟桥事变后,江阴沦陷。日寇铁蹄所到之处,城乡百姓流离失所,青少年饱受失学之苦。1938年初,一些热心教育的澄西地方贤士磋商办学,并得到地方抗日游击队队长周培大(球庄村人)的支持,筹集了一批办学经费和材料,于同年9月因陋就简地办起了学校,取名澄西中学,校址设在璜土前栗山崇圣寺。崇圣寺是一所古老寺院,毁于咸丰十年(公元1860年),重建于光绪二十年(1894年),素为禅门香火盛地。崇圣寺依山向阳而筑,有精舍二十余间,山明水秀,环境清幽,实属读书胜地。庙董许厚裕等地方士绅数番劝说寺院住持共襄办学义举,寺里让出了大片房舍作校舍。学校创办伊始,澄武地区的青少年均慕名前来报名上学,共招收学生110多名,设3个初中班和1个高小复式班。
1939年10月14日,陈毅听说西石桥栗山有一所澄西中学,是不受日伪控制、独行其是的抗日中学,他兴致勃勃地骑马来到澄西中学,称赞这是江南敌后第一所抗日中学,向师生发表了演说,勉励师生坚定抗日革命理想信念,调拨200银元支助办学。陈毅的澄西中学之行,对师生影响至深。半年后,该校即有10多人参加新四军,有好几位同志为民族解放事业流尽最后一滴血。
【航拍影像】
如今的球庄村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,草坪显得非分特别青葱,池水显得清亮透亮。。。
球庄村全貌图 (李敬伟航拍于2015年9月3日)
绿岛良田,阡陌交错。空中鸟瞰的感觉,是不是十分养眼?
再下降一些高度,应该看得更清楚了--
这就是村里的“绿岛”
绿岛良田,阡陌交错。空中鸟瞰的感觉,是不是十分养眼?
【走进球庄】